约3900字,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而介绍简便容易操作的方法。
送你一枝生花妙笔 ——破解关系型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一直是近些年高考作文类型的首选。今年高考也不会例外。
话题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
①概念型(如“忙”、“纪念”、“心灵的选择”);
②观点类(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③关系型(如“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语言与沟通”)。
相对而言,“关系型”比较复杂,比较难,同学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写起来顾此失彼。但不管写哪一种,我们只要牢牢地依据辩证法,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问题也就清楚明白了。对“关系型”的话题作文,我们在操作上,可采用“提取”出来找“关系”、多面多角立观点的办法,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下面分两点加以具体说明。
一、“提取”出来找“关系”
就是对话题的主概念进行“提取”,再根据题意和经验,来辨清它们之间如何联系,是何种关系。
在关系型的话题中,主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1.并举关系。如话题“君子和而不同”(2004年广州高考一模题),我们可以先把“和”与“不同” 两个概念“提取”出看。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和” 是指“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 ,“不同”是指“同时,自己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这就形成了“既要……又要……”的并举关系,文章的立意就可以由此确定了。
2.对立关系。这类话题比较容易,主概念往往是一对反义词,如“深与浅”。文章只要写出对比的意思,并加以褒与贬,立意就基本正确了。如在学业上我们要求“深”,而忌“浅”。
3.条件关系。如2004年广东高考题“语言与沟通”,主概念就是“语言”和“沟通”两个词,这两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就要根据社会共识来分析。人类主要是靠语言来沟通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条件,因此“语言”和“沟通”之间是条件关系。只要我们能讲清语言对于“沟通”重要性,所写的文章就切题了。
4.辩证统一关系。与上面三种关系比较,这种关系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难的。如2003年广东高考题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与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就难倒了不少考生。让我们来看一下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