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6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7 17:28:5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我与地坛
岳阳市岳化一中   陈立军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2、理解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
3、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的语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命运交响曲》,大约2分钟)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他在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古今中外像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厄运、奋起拼搏成为生活强者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2、简介作者(投影史铁生画像,配乐朗读,屏幕显示。)
史铁生,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魂的可能与去向。”这也是对他作品最好的注释。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访惶苦闷,甚至多次想到自杀,但最终还是面对苦难,顽强地活下来,并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者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散文《我与地坛》,解读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3、研习课文
A、导读第一部分
(1)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请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宁静)
在人口密集、喧嚣的大都市里,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不仅衬托了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它为作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
(2)那么,这个安谧、宁静的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启示?
(“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生不该由自己决定,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人活着就应顺从自然。
我虽残疾了,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即热爱自己的生命。
板书我解读生死:残疾不消极热爱生命
(3)地坛以什么样的特点给了史铁生这样的启示?(荒芜但并不衰败)
课文第一部分有哪些文字是描述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的?(第三。五、七节)
①请学生朗读第三节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你能否从思想、内容、语言等角度对此段话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汲取其中的精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