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以情境再造、情感教育为宗旨,尝试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古诗词教学的情境创设
广西全州县庙头高中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悠长。我们解读古诗词,可以从一个侧面感知古代社会生活,鉴赏古诗情趣和艺术魅力。而解读的一个关键,我认为离不开课堂的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实际是就是借助丰富的想像与情感,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和学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和整合,以激发学生对物的认知,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我国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是将情境作为一个心理场,用于学生的意识,它运用于直观教学,……它是课文描述的情境再现。”这一论述可说是对情境特点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年学生由于知识的集累,经验的历炼,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得以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和思想实际启发诱导。其中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创造展开想象翅膀的机会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本期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材,就用了整整两个单元的篇幅,选取了从《诗经》一直到宋词的诗词共计二十五首,供师生们教与学(另外还有十一首供课外阅读),其风格之迥异,形式之多样,长短之不一,跨度之广泛,要让学生一下子深入理会谈何容易。但是,我在课堂里尝试着进行多方面的情境创设,让学子们去最大限度地解读它们,融会它们。
一、让学生当老师,激发参与热情。
这一形式我们作学生的时候或许也经历过,当时的荣耀感,激动或许还能记忆犹新。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怕砸锅、讲不好,内心紧张。实际上只要老师能放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相当高。我在讲《词七首》时,作了这样的尝试,课前一天,找到了两位喜爱诗词、成绩较好的女生,让她们各自任选一首进行讲解,各自限时二十分钟和三十分钟。上课之日,有位同学怕自己的板书不漂亮,居然又请了另一位同学替她先写好板书!可见其在准备时也是在充分调动那些积极参与的因素。她们有感情地诵读,指名答疑,主持讨论……精彩之处在于她们没讲到位或其他同学不认同时向她们“开火”。他们也是临“危”不惧,坦然应对。课堂上各尽所言,热而不闹,同龄人之间本身就容易相互沟通,我只在她们各自讲解的基础上稍作点拨与总结就行了。其效果就是两课时后有些学生就早早要预定自己说讲的内容,可见热情之高。
二、“吟”“唱”诗歌,身临其境
模式不僵化,效果自然佳。而诗词的“背”与“诵”可说是教学的另一个切入点。可以说,诵读的好坏能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