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教案,约5120个字。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
2、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
1、体会郭老的语言艺术。
四、教学方法:
1、讨论法;2、读写结合法;3、分工合作法。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一框。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板书: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2、读题、析题、了解作家。
(1)读课题两遍。
(2)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事情--讲演 地点--萧红墓前 时间-- 五分钟
(3)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谁能补上演讲者、听众,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4)你知道作家以及关于他的情况吗?(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内容?(讲演的内容)想读吗?真的想读吗?
4、先不忙读书,让我们大胆的猜测以下,不!应该是分析一下,如果我们站在烈士墓前,会对到场的听众讲些什么?从对墓中人的感情、和对听众的希望角度去想。
(①怀念和哀悼烈士--萧红作家。②赞扬萧红的崇高精神③激励听众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二、学生读课文,印证一下。
学生读后,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否和猜测、分析的一个样?(注意:表扬学生的善于思索。)
三、交代学习目标,明确阅读任务,确定阅读时间,结成攻关小组,读思画议。(投影)
1、阅读目标:自读课文,品析10个字:
哀 志 佩 蔑 情 理 正 反 庄 谐
引导:围绕这些字,深入阅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①哀:怀念、哀悼 ②志:志向、想做什么样的人 ③佩:就是佩服、崇敬的意思 ④蔑:就是轻蔑、瞧不起之意。 ⑤情: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情感崇敬、怀念、愤恨的情感。 ⑥理:关于年轻的哲理 ⑦⑧正和反是指作者在讲演中举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 ⑨庄:庄重 ⑩谐: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的意思。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2
一、教学设计思路
1·从扼要介绍讲演词的基本特点人手,?1导学生根据课后练 习一展开讨论,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从渗透篇章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着眼,采用\’点两头,拎中间\’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再将这两部分看作因果照应关系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拎中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二、课文预习内容
1·查字典、词典或者注释,掌握\’诘、舐\’两个字,理解\’反诘、木乃伊、博爱、打抱不平、若无其事、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等词语。
2·按讲演的开头、主体、结尾的基本结构划分层次,并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讲演和讲演词的特点。
2·阅读课文 按讲演词的基本结构绐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并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文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一个问题:从年龄上看,你们是居于什么人叭年轻人)对,从年龄上看,你们都是年轻人,十六七岁,花一般的年龄。但从精神上看,你们算不算年轻人?怎样才算年轻人呢?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于I948年在萧红墓前的一次即兴讲演中,就\’年轻人\’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厂看看郭沫若是怎样来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也来感受一下郭沫若先生那充满激倩、富有哲理、幽轼风趣的讲演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