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高三古诗词鉴赏试题例析
深圳高级中学 王传学
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但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短诗中主要是前三种)。
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诗旨。描写有工笔、白描、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不同角度等。抒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为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一)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虚实、对比、渲染、抑扬、
赋、比、兴、托物言志等。
(二)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考生在答题时常常把握不准,下面结合试题进行分析:
1、 宿 甘 露① 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②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①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银山:江中巨浪。
⑴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它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此诗的韵脚为 。
⑵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⑶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分析。
答案:(1)七绝(七言绝句,绝句)(1分)。 哀、来。(1分)
(2)同意(1分)。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2分)
(3)(3分)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浪涛的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江河的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涤荡心胸。
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3分)
[解析] 第(3)小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答案第一点是对表现手法的鉴赏;第二点是对修辞手法的鉴赏:第三点是对表达方式(抒情)的鉴赏。
2、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此诗后两句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作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像奇特、新颖。
[解析] 此题的“表现方法”不能只答修辞手法“比喻”,重点要答出想象、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3、 溪 居 即 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1) 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答案:(1)“疑”、“急”二字用得最好。把一个正在村边玩耍的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
“疑”是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活了。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现来了。(每处2分)
(2)诗人用白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