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阅读教学中转化写作能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4 13: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70字。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转化写作能力
从化市神岗中学   涂汉雄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因此,语文教师在教会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必须使学生学以致用,那就是能够根据课文范例,进行模拟说话和写作,这里关键在于一个“用”字,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然而,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能力素质的转化。他们仅仅分析了课文遣词造句或布局谋篇的特色,却没有对文中的某一特色进行知识的迁移,逐步转化成说写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转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及时提示和点拨
教师在教完课文某一方面的知识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及时地提示和点拨,然后让学生作一翻思考和消化,做到有的放矢,有张有弛。
初一语文课本中的《枣核》,结构精巧,具体表现在悬念设立上。作者以“枣核”设立悬念,从美籍华人再三索要枣核起笔,用途蹊跷。华人朋友见了枣核,用途还是秘而不宣,而且还故弄玄虚,直到他踏访了后花园,后才解开悬念。这样的文章结构,能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教师讲清其作用后,应该提示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类似的题材,也可巧立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然后以《一张照片引起的回忆》为题作提示。如这题目可提示为:文章以“照片”为线索,就“照片”来设立悬念,可先写见到照片后产生的感情(如喜、怒、哀、乐等),然后再叙述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人和事,从而解开悬念。用几句话一笔带过,既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若再提示学生参看类似的文章,以加深印象,定能收到更佳的效果。
《白杨礼赞》一文对白杨树的描写,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让学生明确“欲扬先抑”的写法,能收到突出人或事物形象,加深读者印象的艺术效果之后再加以点拨:同学们在表现人物时,同样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如塑造一个精神高尚的人物形象时,可先尽情渲染其“普通”,甚至不怎么“光彩”的一面,然后逐层深入去展示其闪光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