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2/3 8:37: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30字。  
 中 考 诗 歌 鉴 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包括内容: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    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