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20910字。
惠安一中2007届高三(上)语文期末试卷
骆汉忠编 2007/2/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号数 学生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每小题3分)
“天然气之战”已在全球展开
天然气已成为一种更加环保、便宜以及相对来说较容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美国、欧盟各国、中国和印度等世界能源消耗大国正在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较量。天然气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伊朗、卡塔尔、也门、俄罗斯、中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
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这些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美国试图在亚洲与自己都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印度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与伊朗签订了一项价值220亿美元的协议;还与卡塔尔签订了一项购买液化天然气的协议;并且试图修建从缅甸经孟加拉国至印度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修建这条管道的原则性协议已经达成。
不过竞争将变得更激烈。随着各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继续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进口的石油,一场全球能源危机行将发生。据估计,到2025年,全球每天840亿桶的石油需求量将增长至1210亿到1300亿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国和印度也不得不进口大量原油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汽车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极力反对修建拟议中的全长2575公里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输气管道。
尽管新德里和伊斯兰堡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一直在设法促成这一项目,伊斯兰堡每年光过境费就可以收取7亿美元。
近来,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还积极发展核能,以减少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印度去年7月与美国签署了内容广泛的核协议,芬兰计划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将鼓励中印提高石油利用率。他说:“帮助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变成更有效的石油使用者,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有助于缓解全球石油供应压力,缓解美国国内的价格压力。” (选自2006年1月9目《参考消息》,有删节)
1.下列不属于“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的较量”的一项是:
A.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主要产气国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
B.美国极力地反对修建拟议中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远程输气管道。
C.巴基斯坦虽然和印度有其他分歧,但也在设法促成伊印输气管道修建项目。
D.印度不仅与两个产气国签订了协议,还拟修建从缅甸至印度的天然气管道。
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各个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者进口的石油,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是必然趋势。
B.鉴于目前全球每天石油需求量已增至1210亿到1300亿桶,天然气已成为相对较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每小题3分)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欣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3.对文中“临界点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欣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2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⑤。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影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⑥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⑤溶漾纡馀:溶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