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阅读欣赏大荟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16 6:10: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550个字。苏教版教材中诗歌赏析一网打尽,既有诗歌学习目标,又有方法指导,更有教材中所有诗歌的赏析精要。是不可多得的中考最佳复习资料。
诗 歌 阅 读 欣 赏 大 荟 萃
原创:江苏省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方银官(fangyinguan)
全文近20000字
【考点精讲】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的考题通常放在阅读理解的第一题,一般为两到三小题,占5~6分左右,取材以课本内为主。考查的内容以鉴赏诗歌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模仿运用能力。
【考查的能力点】
1.考查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常见的方式是考查相应诗句内容或其特点。
2.考查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即看看学生有没有理解全诗表达的情感,或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常见的题目是:哪句诗最有表现力?请赏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有时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并谈谈这样的表达效果。
4.考查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意识境界。这种类型的试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是针对诗歌语言凝练丰富的特点而设计的,让学生把凝练的诗歌语言转换成富有表现力的现代白话文。考查的不仅是对诗的理解,还有学生的表达能力。
【方法指导】
解诗词鉴赏题的方法都建立在对诗词内容、意旨的理解之上,如果没有理解,也就不可能有赏析。只有反复阅读,理解了诗的内容,才能做对题目。
1.如何快速的读懂诗?
从表达方式上讲,诗句一是描述内容,多为记叙描写,一是传达诗歌的主旨或情感,多为抒情、议论性的诗句。以《渡荆门送别》为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是记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流。”是描写。这几句采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记叙了自己离开故乡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我们该诗的主要内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是抒情议论性的诗句,一个“怜”,一个“故乡”,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都可以拆分成这两种表达方式分明、作用明显的句子。有的诗可能全诗写景叙事,已在描写记叙之中;有的诗可能没有记叙描写,通篇说理,比如哲理诗。理解了诗句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就更容易将诗读懂。
2.如何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意旨?
主要看作者在诗中描写哪些事物,叙说了什么事情,抒发了什么情感。如果明确写出的,则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如果比较含蓄的,则要透过字面理解,还可以抓住一些意象来理解。

下面一些意象通常表达的情感是:(可供同学们做一些参考)
月:离愁别绪,思念亲人,悲寂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