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80字。
中考诗歌阅读考点分析
一、考查的依据和目的:
1.评价诗歌的教学是否符合《课标》要求;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80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查诗歌教学是否遵循诗歌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考试,评估教师适合教学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考试的导向功能,贯彻上述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考试怎样考,教师就怎样教,正好利用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诗歌学习的基本要求。
3.培养学生热爱和认同祖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等。
附: 先贤孔圣对诗歌重要性的解说。
《八佾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泰伯第八》: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阳货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左传》中涉及《诗经》的地方比比皆是,有人统计其中引诗的地方多达二百五十多处,大到国家政治,小到朋友集会都有赋诗显志的功能。
二、考查的要求和内容:
课标的要求:
1.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在通读诗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4.欣赏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试内容:
1、背诵积累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