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600字。
专家解读: 2007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考点阐述
考试内容:
古文阅读·高考考查内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古文的标准
⑴词汇为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
⑵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
⑵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
⑷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较少;
⑸文章的整体风格属于典范作品。
考点分布:
按2006年《考试说明》的说法,“文言文阅读”考点如下: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试题回顾
下面是近三年全国卷Ⅰ和浙江卷高考文言文试题简析:
1、2004年全国卷Ⅰ所用材料共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5道题共20分。其中11—14为选择题,每题3分。分别为实词、虚词、筛选文中的信息、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15题为句子翻译,两小题8分。浙江卷所用材料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其分值和题型和全国卷相同。
2、2005年全国卷Ⅰ所用材料节选自《北史·裴侠传》。共4道题19分。其中8—10为选择题,每题3分。分别为虚词、筛选文中的信息、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11题为句子翻译,两小题10分。与2004年相比,减少了文言实词的题,增加了文言翻译的分值,将文言实词放到了语句翻译中去考查。浙江卷则选用(唐)孙樵的散文《书褒城驿壁》,5道题共20分。其中11—14为选择题,每题3分。分别为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对有关内容的赏析。15题为句子翻译,两小题8分。
3、2006年全国卷Ⅰ所用材料节选自《南史·何远传》。共4道题19分。其中8—10为选择题,每题3分。分别为实词、筛选文中的信息、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11题为句子翻译,两小题10分。与2005年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浙江卷则选用(明)方孝孺的散文《蚊对》。5道题共20分。其中11—14为选择题,每题3分。分别为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对有关内容的赏析。15题为句子翻译,两小题8分。与2005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