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谈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题的命题趋势
常州戚墅堰实验中学 林嗣丰
江苏省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已经走过了三年的时间。其中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的考查也经历了三年时间的探索。认真分析这三年探索中无论是选文角度还是命题思路的变化,都将对我们备考2007年的高考文学类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试图从对04、05、06三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考查的分析中,寻找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的命题走向。
一、文学类阅读选文的角度变化
1.文体选择的变化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的选文虽然均选择了散文作为考查的重点,但从文体的进一步分类看,04年选的《草堂·诗魂》是一篇记人类的抒情散文,文章从草堂入手记载了杜甫一生漂泊、一生苦寒却光照日月的胸怀,从而去咀嚼人生百味探索生命的意义。05年则选了一篇贴近现实的议论性散文----《波兹曼的诅咒》,批评娱乐对文化的侵害。文章既对当前的娱乐至上的现象表示担忧,又不同意波兹过分悲观的论点,但又指出如放任娱乐至上的倾向而不顾,波兹曼的诅咒将会灵验,文章具有很强的思辩性,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而06年的选文《一幅烟雨牛鹭图》便是一篇纯粹的写景散文,一派田园风光,抒情味更浓。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是一篇“水墨小品”。
2.选材内容的变化
《草堂·诗魂》内容选取的是成都杜甫草堂,写的是几千年前古人的事情,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的原因。此选文抒情性很强,寓意较为深刻,读懂它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好在当年有一道选择题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意。《波兹曼的诅咒》,作者是上海人,他的文章《直面苦难》已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看来我们江苏的教材编写者和命题者都比较喜欢他的作品。而从地域上来看,他也更接近江苏,更能为江苏接受。但周中平是位搞哲学的学者,文章的哲理性较强,学生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幸运的是那年仍有选择题去帮助考生理解文本。《一幅烟雨牛鹭图》虽然描写的是云南的牛耕鹭飞图,但其中的情景与我们江南十分相似,虽然现在水牛耕地的情景已经在许多地方看不到了,但这种烟雨迷蒙的景色却是江苏的学生十分熟悉的。选文的本身就拉近了考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为这一年开始的取消文学类阅读考查的选择题型提供了可能。而05、06年的两篇文章均选自于《文汇报》,也体现了命题者选材的地域性。
3.文章风格的变化
且不说《波兹曼的诅咒》文章的哲理性极强,就是《草堂·诗魂》来说也是议论强于抒情,文章重在从一份朴素的生命中咀嚼出人生的百味来,显得十分的凝重。而《一幅牛鹭烟雨图》则是那么的清新、那样的轻松,但不失深度。
二、文学类阅读命题的变化
2006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承以往全国高考考纲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仍分成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个层面。在“理解”层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