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5/14 23:31:3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00字,本材料对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概括,并设计了一定的练习,颇具指导性。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王枫宇
㈠谈方法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唯、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耳、耶、焉、乎、者、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在它们前后一般不断开。但要注意“于、而、则、以”等虽然往往用于句中起连接作用,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但如果是承起另一句一般就要断开。
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愚溪诗序》)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如: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谓”“言”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除上述七点外,以下三点也要多加注意:
   ⑴注意辨析文中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等,因为这些专有名词在文言文中是不能断开的。
  ⑵注意辨析文言文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苟、向使、假使、若夫、至于、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等,大致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一般要断开。
   ⑶要注意辨析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谁……者,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它们一般都是前后照应固定的,基本都不能断开。
最后,断句后再读上几遍,检查语气、语义等是否已经通畅明晓了,以防断句错误。
㈡谈题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