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命题预测报告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6/5 9:02: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6390字。
2007年高考高考命题预测报告 (语文)
2007 年高考预测报告特约专家语文评审组
第一模块    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
第一部分      命题趋势回顾与预测
    一、考纲解读 
    2007年全国考试大纲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007年新课标考纲“语言文字运  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包括识记和表达应用两个能力层面。
    1.识记(A级)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007年新课标考纲与此相同。可见对字音的  考查重点定位为新课标规定的2 500个“常用字”。
    (2)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2007年新课标考纲规定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    规范汉字”。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提法更准确,加上“正确书写”应该是指写作题错别字加重扣分。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选择题中主要考查常见汉字的识记,主观题中则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作文评分中规定错一个字扣一分,不重复扣分。
    2.表达应用(D级,2007年新课标考纲改为E级)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004年开始成为高考内容,要求掌握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规律和特殊用法,注意几种标点的混用情况,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近年主要与作文及修改语病结合考查,单独命题考查方式即将完全淘汰。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3)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要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今年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与压缩在高考中交互出现。压缩材料一般来自可靠、准确的国家权威报刊的新闻材料。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仿用即仿写,经常与修辞结合考查。选用和变换句式密不可分,二位一体。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2007年新课标考纲改为“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放在修辞后面。增加“准确、鲜明、生动”更符合语言运用的    要求,更侧重语言的文学色彩。放在修辞的后面,更好地说明了本考点考查的综合性。
    (7)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007年规定考查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2007年新课标考纲规定考查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增加“借代”。修辞常与仿写等考点综合考查,重在运用,一般不单独设题。作文考点中明确要求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要引起重视。 
    二、语言知识模块命题回顾与预测 
    非试验区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第一大题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同时涉及语言表达运用。综观2005年以来两年各地试卷,多数由2005年以前的6道选择题缩减为4道选择题,    共12分,可以大胆预见2007年也会如此。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发现这4道题,又分为3道必考题和1道选考题。
    3道必考题:全国各地普遍考查的考点是识记字形、词语运用、辨析语病三项,各1道    题,共9分。
    1道选考题:在字音、衔接(连贯)两个考点中选择一项设题,如全国卷一般选考衔接,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湖北卷、四川卷等一般选考字音。此外,有极个别地区设置5道题,在以上4题外,选考标点(如2006年山东卷和江西卷),或者加考1道词语运用(如2006年北京卷),甚至文学常识(如2006年浙江卷第5小题)。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卷和福建卷近年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以上考点。2007年新课标试
    验区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视为一个模块,即“语言文字运用”设题,不再分为两块设题。2007年湖南卷设置5道选择题,呈现方式是4+1,即4道必考题(识记字音、识记字形、词语运用、辨析语病)+1道选考题(简明、连贯、得体)。 
    一般来说,各地高考命题会保持考卷设题的相对稳定,以方便考生复习和应试,可以预见2007年本模块各地命题会保持自身特色,变化不大。还须特别说明的是识记字音、字形属于语言知识范畴,其他考点属于语言表达范畴。本文是按照试卷结构作出调整的。
    三、语言表达模块命题回顾与预测 
    (一)命题回顾 
    综观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除了上海卷没有单独设题考语用知识外,其余各省市都设题考查了。直接考查“压缩”的有4个,分别是全国卷Ⅰ、安徽卷、江西卷、四川卷;用下定义考查压缩的有2个,分别是全国卷Ⅱ、辽宁卷;采用新形式考查压缩的有3个,分别是广东卷、天津卷、湖北卷,形式是“提取信息关键词” “用成语概括内容” “整合语句”。直接考查“选用” “仿用”的有5个,分别是全国卷Ⅰ、安徽卷、江苏卷、重庆卷、四川卷;采用新形式考查的有1个,湖北卷写“版面宗旨”。直接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有4个,分别是全国卷Ⅰ、山东卷、江西卷、四川卷。修辞没有单独设题,主要和仿写放在了一起考查,有4个省市使用,分别是:全国卷Ⅰ、全国卷Ⅱ、浙江卷和四川卷。综合考查语用知识的题增多,主要形式是写一段话,共有15道题,14个省市采用,其中看图写话有4个,其余大多是“按要求写一段话”,出现的新形式是“点评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点评新闻”“文章赏析”“访谈”。 
    (二)题型预测 
    1、内容新颖,关注人文。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生活体验,注重实用技巧,重视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既考查能力,又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题型由单一转向综合,考查难度增大。主要以下面方式呈现。
    (1)根据要求写语段。这是2006年高考语言表达的主要考查形式,共有15道题,14个省市采用。这是今年高考与去年高考相比变化最大的一点。尤其是今年的考试说明在“简明、连贯、得体”之前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一条,这说明考查写一段话的要求更明确了,所以按照要求写语段应该是2007年高考的主要题型。 
    (2)访谈录、点评新闻、点评新人新事这样的新题型还会出现。大家要随时关注现实中出现的新的现象,新的表达方式,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表达需求需要不断出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3)个别省市会保留一个单项考查题。虽然题型变化较大,但是,语言运用题毕竟是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句式,简明、连贯、得体”的,所以这种单一考查方式一定会有个别省市采用。
    四、临考指导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不管各地考卷如何设题,考生必须全面复习“语言知识和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