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高考新课程标准卷广东卷试题选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8/7 10:04: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000字。2007年全国高考新课程标准卷试题选析(广东卷)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518052)
一、试题的基本结构
全卷共六大题24小题。(一)(五)为语言文字运用,6题,24分;(二)为古代诗文阅读,7题,33分;(三)为现代文阅读(必考),4题,18分;(四)为文学类文本或者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3题,15分;(六)为写作,1题,60分。
从试题内容的占分比例看,必考占90%,选考占10%,古代诗文阅读占27.5%(33分),  语言文字运用占20%(24分),现代文阅读占27.5%(18+15=33分),写作占40% (60分) 。从题型比例看,选择题占 20%,非选择题占 80% 。
二、试题的几个“亮点”
1、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广东是我国第一批实行高中课程改革的4个省区之一,2007年,是广东省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与课程改革分必修与选修相适应,今年高考形式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设置了选考内容。选考内容设置在阅读鉴赏部分,按照“文学类文体”和“实用类文体”设置两组选考题(各三道),分值为15分,考生可二选一作答。这些试题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答案灵活开放,贴近生活,体现出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侧重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立足于对常用字、词、句的考查,检测考生的“三项积累一种积淀”:即基础知识(字、词、句、修辞等)的积累,生活经验(语言运用类)的积累,语感(文言、成语、修改病句等)的积累;传统文化的积淀。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做完试题。
3、彰显了语文试题的时代性、人文性与地域性。以语言文字表达应用的考查为例,一道题选用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标识图形来设置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另一道题用粤剧资料作为命题素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二者的搭配象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衔接,又体现了语文应用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4、凸现了思维能力的广阔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今年的作文要求考生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写作空间大,能有效区分考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导语的设置有助于考生理解题意和拓展思维,从而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从不同角度选材立意,运用记叙、抒情或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尽管“传递”这个题目空间灵活,方向容易把握,考生取得平均分问题不大,但想要夺得高分,思维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试题的几点变化
1、试卷篇幅明显加长。2006年的语文试题共22道,2007年为24道题,2007年的试题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两道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试卷篇幅明显加长,但考生的答题量与2006年大体相当:2007年有6道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其中3道题做即可,考生实际答题量为21题。
2、试题结构和内容呈现出新的变化。全卷选择题共33分,比2006年多了3分。其中语音1题,熟语1题,病句1题,语义辨析1题,古文阅读4题,现代文论述文多项选择1题(6分),不定项选择1题。文言虚词的考查和以往不同的是没出现课内的文句,可能与各地所选教材的版本不一致有关。必考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