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20字。
200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年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06年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五个板块,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写作。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由于试卷中语言评析第4、10、13题、综合性学习23、24题,使本试题的难度有所提高,从我校学生完卷情况来看,合格率较高,而优秀率偏低,所以本试题符合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的特点。
二、命题质量分析
1.注重积累运用,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
试题的积累运用部分包括古诗文的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字词基础等内容。注意考查的能力梯度,且侧重在理解和应用的层面设题。例如,第1-3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学生名著阅读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又引导理解了“婵娟”和“汗青”两个词语特定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名著,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第7-8题是仿句题和扩展题,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第7题仿写题在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联想想像能力,第8题确定话题中心及话题范畴,考查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试题选择性、开放性强,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
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语文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收集和处理信息,并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试卷中的第8、17、22、24题,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注重体现人文性,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试题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充满时代气息。以现代文阅读为例,《天路之旅》这篇散文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体现青海地域特色,展现黄河风景的文化底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