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00字。诗歌鉴赏专题一
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朱东海
目标导航
1.理解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及作用。
2.感知诗歌的意象,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知识精要
1.把握诗歌的形象。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1) 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2)诗中的主人公形象;(3)诗人自己的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奋发进取的形象等。
2.感知诗歌的意象。
诗歌重视意象、意境的创造。“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情”和“景”的统一。“意境”,有时又称为“境界”,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外,又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引发人们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诗歌的“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学习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
名师点拨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例题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