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8 10:41: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800字。诗歌鉴赏专题一   
把握诗歌的形象、感知诗歌的意象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朱东海
目标导航
1.理解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及作用。
2.感知诗歌的意象,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知识精要
1.把握诗歌的形象。
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类:(1) 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2)诗中的主人公形象;(3)诗人自己的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爱民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奋发进取的形象等。
2.感知诗歌的意象。
诗歌重视意象、意境的创造。“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情”和“景”的统一。“意境”,有时又称为“境界”,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情景交融)外,又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引发人们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诗歌的“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学习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
名师点拨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例题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