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40字。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宁夏中宁第四中学 minzhong1967
一、设计思想及特点
鲁迅先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节选的文章时应遵循以下两点:一要顾及全篇;二要知人论世。
对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应放到理解原文及作者的大环境中,针对这个设计思想,本设计的构成为:一个常案,一个附加案。
本设计的特点:
1.常案质朴,求实效性。附加案深刻,求思辨性。
2.常案与附加案有紧密的延续性,可拆可并。根据学情的不同,两案可以自由组合进行教学。学生基础好、领悟力强,可完整地使用。学生程度较弱,可以只使用常案。
二、教材分析
依据课标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作品中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为课程的目标;依据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确定授课的方式、方法。
课标教材的体例编制忽略了以前单元分类的基础——文体因素,而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训练要点,其目的性更突出,也更能适应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与地坛》正处在这个训练体系的较高层级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过大量的散文,其中既有写景的散文,也有叙事的散文。学生早就明白作者写景和叙事都是在为抒发情感作铺垫,但是学生缺乏对作者情感的梳理。学生在学习写景散文和叙事散文时没有方法的改变,对叙事散文中的细节描写不够注重。学生很少能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说明学生以文解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感悟人生。
难点:
培养学生尊重作者的情感和以文解文的能力。
让学生分析重点语句,从中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选择教师范读。一是考虑到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二是考虑到第二部分的内容以情感为中心,需要给学生一个情感预热的过程。本课时重在学生的感悟,因此,不需要多媒体的介入,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以思考、讨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作者充沛的情感,这样学生的体会能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