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的体裁及表现手法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 22:10:3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00字。
文学作品的体裁及表现手法教案
永兴一种高三语文备课组编写  
教学目的:复习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运用,能分析一篇散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教学进程:
一、 文学作品的体裁:
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四种: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是就散文和小说而言。
(一)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真纪实,袒露个性。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这是散文的最重要特征。
2.题材广泛,以传达感受为中心。
   散文的“散”本来是指“不押韵”、“非骈偶”而言。但如果我们把它理解成“散漫随意”,也未尝不切合散文的本性。这种散漫随意表现在题材上,就是散文的选材自由。
3.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
散文的“散”还可以看做对散文的表现方式的灵活性的概括。
(二)散文也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根据作品内容的性质及其表现方式,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一般简称为“记叙文”或“叙事文”。它是一种以描述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也有一定程度的抒情、议论的成分,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2.抒情散文是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文章。它往往通过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描写来直接抒发情怀,也常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造成优美的意境。这类散文一般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出浓烈的感情色彩,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明代文学家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现代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茶花赋》等,都是优秀的抒情散文。
   3.议论性散文是指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学性散文。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生活中某个典型人物或事件发表议论,指明其特点,揭示其本质,包括杂文和各种小品文等。
(三)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有:
1.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
2.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散文阅读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二)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就是较为全面的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点面结合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
   (三)动静结合:“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鸟的鸣唱反而把深山密林的那种寂静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动与静的艺术辩证关系。文学作品中可以运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
(四)情景交融:“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