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0字。论语中的成语 全面介绍、解释《论语》中的成语,共二万多字,高二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辅助资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观色 以文会友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欲速则不达
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不忍则乱大谋 当仁不让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学而优则仕 天下归心
《论语》成语知多少 《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他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平时的谈论、答问辑录而成的。它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直接而可信的一部古书,也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篇幅简短,语言质朴、精练,是语录体的散文。其中有些总结性的言论,常为后人所引用,并逐步发展成为格言或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现将其中的一些成语释义如下,以飨读者。
哀而不伤:语出《论语•八佾》。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鞭辟入里: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不教而诛:语出《论语•尧曰》。意思是事先不加以教育,不指明什麽是错误的,人家一触犯就加以处罚或杀戮。
不念旧恶:语出《论语•公冶长》。意思是不记住或不计较别人过去的错误或个人间的仇怨。
不亦乐乎:语出《论语•学而》。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察言观色: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观察别人的言语表情。
大言不惭:语出《论语•宪问》。意思是说大话不知道害羞。
道听途说: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没有根据的传说。
发愤忘食:语出《论语•述而》用功学习, 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后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富贵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把富贵看得象浮云那样轻飘而流动无定。
后生可畏: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青年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