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课件和一个配套教案,课件中有配乐朗读和一个背景音乐《秋日私语》。课件共25张,引题新颖,画面精美,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故都的秋》教案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王丽霞
一、导入: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明艳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陆游还是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杨万里也会热情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秋天呢?秋天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结合描写“秋”的诗文,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谈得很好!有感受有例证。而我要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读到的秋景不同,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内心的世界。
历代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写秋景状秋物的篇章数不胜数,他们或描写悲秋的萧瑟凄凉,或刻画金秋的绚丽斑斓。那么,在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秋景如何,秋意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去领略故都的秋味。
二、 作者介绍
(我们先来了解著名作家郁达夫。)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的文学。”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散文《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