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90字。
按照学的规律教——陈日亮阅读教学实践述评
陈日亮福建福州人。196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福州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福建省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1983年获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称号。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撰有《我即语文》、《刚刚迈开的步子》、《浅谈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等文。
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0日至11日在福州一中新校区召开。研讨会由国内学术界、教育界著名学者专家、全国中语会领导、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理群(北大)、孙绍振(福建师大)、顾黄初(扬州大学)、陈金明、王栋生(吴非)等,将应邀作专题报告。
他认为,初中是基础教育的“养成教育”阶段,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特别要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化,方法、习惯要求要特别严格而精细,丝毫马虎不得。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则可能终身而积习难改。
为此,陈教师曾经精心拟定了一个阅读教学比较简易的三种课型,其训练内容与步骤是:
内容主项细项课型
诵读注音·辨字·疏句预读会意释词·析句·统篇
发疑发现·表述·试解
准备个人阅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议读听记听取意见·记录要点
发言内容·语言·态度
复习作业①单项的、综合的②答题式、作文式范读练习作业①单项的、综合的②答题式、作文式
总结作业基础知识·方法习惯
其中每个项目的“练”,又都有十分严格而具体的操作要求。例如,“诵读”就要求“声出口,笔在手”。方法是采用各取所爱的杂然诵读,一般不全体齐读。这样的好处,一是区别于小学阶段的齐声诵读,更重要的在于,它从学生一接触课文开始就激发其“兴趣点”,使之热爱教材。
大而言之,这种始于杂然诵读的语文教学,也是“本然”观的一种体现。布鲁纳所谓的教学既要反映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又要符合“求知者获得知识的过程”,其主张与叶老所说的“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是基本一致的。可惜,我们中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确实少得可怜。诵读,作为学习语文的铁门槛,是任何教改成败的试金石。叶老说过:“诵读就是学生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的一种锻炼。”
值得提及的是,这种诵读并非简单的开口念,而要与认、辨、疏的功夫相结合。陈老师规定,拼音要注在字头上;辨字与释词统一在一种常规格式里。如:“缅怀”(缅miǎn):追想(已往的事迹)。缅:遥远。/缅想。缅≠湎(沉湎:沉溺)。释词时一般要写出课文例句。通过一个阶段的严格训练,他班上的学生都能习以为常地达到这般严谨的要求。
当然,陈老师这些年来致力最多、费时最久、效果最佳的是“发疑”,他称之为“预读课中最重要的自学训练”。为了切实搞好阅读教学的这关键的第一步,他指导学生归纳出了“发现问题”的4种常用方法,即直觉、联系、比照和综合。在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时,他又特别着重引导学生表述问题要准确,并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