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00字。四川三台中学2007年秋季2008级
语文专项复习资料之成语
整理编辑:邰语
我们根据06年和07年四川高考语文成语题的考查规律和选用语料的特点,针对平时使用资料的不足,从2002年修订版《汉语成语词典》中选编了这个补充资料,希望能对你突破成语这个难点有所帮助。
不言而喻——喻:明白,懂得。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摩肩接踵——摩:磨擦,接触。接:接连。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郭沫若《抱箭集·第五辑·飞雪崖》:“假使是逢着集期,人是肩摩踵接,比重庆还要热闹。”
扑朔迷离——扑朔:脚乱蹬乱动。迷离:半闭着眼睛。原指分辨不清雌雄、男女。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也作“迷离扑朔”。
僧多粥少——僧:和尚。化斋和尚多,可分的粥少。比喻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也作“粥少僧多”。
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看惯。睹:看见。虽然经常看到,可是跟没看见一样。形容漫不经心。晋代刘伶《酒德颂》(《文选》卷四十七):“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代韩愈《昌黎集·卷十八·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也作“视若无睹”。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的样子。就象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庄子·齐物理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鲁迅《南腔北调集·答杨村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这真说明栩栩如生,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
应运而生——原指顺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而出现的人或事物。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也作“应运而起”。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其实有什么呢,而读者因为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于是批评家也便也应运而起。”
讳莫如深——莫:没有。忌讳没有象这样深的。指事情瞒得很紧,唯恐别人知道。《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
众望所归——众望:大家的希望。望:希望。归:趋向。众人所仰望的。形容有很高的威信,受到人们的敬仰。《晋书·解系、孙 、孟观等传论》:“于时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所)归,曾无与二。”《旧唐书·睿宗纪》:“咸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以帝众望所归,请即尊位。”
拔本塞原——本:树根。原:水源。拔掉根子,堵塞源头。比喻毁灭根本。《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白头如新——白头:白发,指年老,这里形容时间长。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了解,还同刚认识一样。形容相识很久,但交情不深。《史记·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初见面)如故。”
百不获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很难得。清代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五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畅晓,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百口莫辩——莫:不能。辩:辩白,解释。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了。形容有委屈不得申诉。清代花村看行侍者《花村谈往·卷一·韩城赐缢》评:“宜兴之死,吴昌时尽倾底里,百口莫辨(辩)矣。”
百了千当——了:了结,完成。当:恰当,合宜。事事妥帖,都有着落。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汝州风宽穴延昭禅师》:“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问:‘无地容身时如何?’师曰:‘熊耳塔开无叩客。’”
阪上走丸——阪:山坡。走:快跑。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飞快地往下。形容事情发展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