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例析》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5 22:12: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00字。《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例析》说课稿
甘肃永昌一中     张永宏         2007年11月20日
一、说设计思想
1、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作了如下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这两种变化指向同一个信息,即高考命题者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越来越关注,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即面向所有考生,要求高中毕业生具备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试卷中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的题型之一。
3、本专题的设计思想可以用如下表述概括:扎实立足课本,紧密联系高考,倡导合作探究,落实方法技巧,重点品味语言,培养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情况
    从训练及考试情况来看,本人所教两个班的学生对于诗歌鉴赏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好,答题失误频频,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忽略信息答非所问;审题不当任意发挥;寻章摘句任意罗列;生搬硬套术语;先入为主,妄加推断;就诗论诗,分析不深;不能迁移,弄错诗意等。
三、说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2、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4、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8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四、说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教会学生答题模式和方法。
五、说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课堂类型:复习课。
九、教学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列举相关诗歌,使学生的诵读与感悟相结合,理解与鉴赏相结合。 
十、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明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他的8分。今天我们就教给大家获取高分的方法。 
(二)古代诗歌鉴赏模式举例
    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就常见的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模式1:诗歌意境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是让人产生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