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50字。
新课程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马振 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知识传授的层面,很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素质 要求
一、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
1、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由比较广泛的自然和人文通用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这主要是基于新课程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关注的强化。每个学生都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不仅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要求
第一,新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综合化”课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作用,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学科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学科教学以及学习主体获取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必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从而使之善于以科学的、系统的高度驾驭教育内容,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第二,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技、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今后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很行时)、环境、国防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要求教师了解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以及一般方法论。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得知识结构。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教材细节,灵活处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部的逻辑关系,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由使用他人的课程资源过渡为使用自己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新课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1、强化非智力因素教育功能的能力
新课程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的实现,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突出了教学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师要能够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教育科学为依据,设计、实施教学全过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作为突破点,巧妙应用非智力因素的激励与渗透功能,增强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主体人格的有效影响,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