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爱你不容易!
作者:永定第一一中 谢亮超 时间:2007/9/9 16:31:2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8
1、如何处理语文老师角色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面临角色两难化尴尬的处境。一方面,语文教师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并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又对这种“松绑”后的局面感到难以驾驭的陌生和苦涩,有时面对学生创新的言语和创新的思维难免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解放”了学生,被有关考试制度所约束,既要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放飞学生的智慧,又要在指令型考试的枷锁下循规蹈矩地“灌输语文”。教师的这种两难处境,其实正反映了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进展及进展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提醒我们注意: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毫无疑问是一项牵涉面广、内涵复杂的系统工程。
2、如何处理合作讨论与教学进度关系。
新课程要求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点很好,它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学生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真知灼见的迸发,思想火花的碰撞,心灵情感的交流,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就是合作讨论需要较多的时间,有时老师考虑到教学进度,也想适时中断学生的讨论,但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怎忍心让他们停止相关活动呀!于是,只好把课时拉长,放慢教学进度,可是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相比,阅读鉴赏这一模块就比老教材整整多了一个单元,课本数量由原来一学期一本变为一学期两本,需要进行的活动也多了,而课时数又没有增加,照这样下去,肯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这使语文老师很不好处理。所以课堂上是否经常探究合作讨论和进行相关活动,不是语文老师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老师能不能的问题?于是,不少老师只好又拿起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才保险。因此,建议有关教材的编写应注意中学教学的实际,否则和使一线教师和学生感觉负担太重,这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未必是一件好事.
3、如何处理新课程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1)新课程与高考教学的关系
三年后福建省的语文高考怎样考,目前省里还没有出台有关的大纲和指导性的文件,这必然会叫处于新课程教学一线的老师有所顾忌甚至害怕,至少会使我们不敢迈出过大的步子,我们毕竟不能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关于这个问题,处于新课程改革一线我们也专门进行讨论过,甚至作过猜想,比如三年后语文高考会不会降低难度?会不会也像中考一样,一些考试的题目直接来源于课本?因此如何尽快出台课改后的高考指导性文件,是当务之急,会解决老师们的许多顾虑.毕竟,新课程实验的宗旨不是置素质教育于不顾,而是为素质教育开辟一条可行的实施道路。
(2)平时考试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对学生检测怎样进行?平时的考试怎么考?试题怎样出?题目怎样设计?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还是按照现在高考模式出题检测,肯定行不通。我们在这方面正做一些探索和研究,要求每位老师出了在每个学段结束后都出一套能体现高一新课程理念的试卷.
4、如何保证在合作学习中取得好效果。
《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这些话为我们勾勒出了合作学习的面貌,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该改进自己的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很不好把握。比如我们会遇到学生能力层次问题,学生性格倾向的问题,能力层次较高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发言机会多,讨论的声音也特别豪放,而一些能力层次较低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可能一声不吭,看得老师急在心里。久而久之,很可能会使课堂变为少数学生的表演活动。还有合作意识的问题,合作意识强的学生很容易投进小组的活动中去,而合作意识弱的学生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探究问题的难度设置也很难解决,有些问题对素质好的学生其实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而对素质教差的学生则不尽然。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合作讨论,这样的讨论是否会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思维撞击是否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了?这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新课程教学,爱你不容易!但我们还得与你在一起。道出几种不成熟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引起讨论,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我始终相信,“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够迎来语文教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