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00字。高考优秀作文完全攻略之材料篇
陈恒广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者来说“米” 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来,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新鲜的材料,才能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但高考考生的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有很多考生缺乏材料,几个老材料还翻过来倒过去地当宝一样用,结果导致写出来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没有新意,严重影响了高考作文的得分。那么我们考生在写作时,应如何遣材料于笔端,写出佳作呢?
一、要注意积累材料
高考作文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也也就是积累一定的材料,这样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来搭建我们的上层建筑,也就是作文的外在形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内外俱佳,心随我意的好作文来。我们在积累写作素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从生活着眼
写作需要积累,这不必再说。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整天生活在校园,生活单调枯燥,除了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外,就是考试、练习、笔记,哪会发生惊天动地的事?哪还有澎湃激动的情?哪见到赏心悦目的景?实际上,社会大校园,校园小社会。一张发黄的照片,一片秋日的落叶,一缕透进的阳光,一截用旧的铅笔,或许都蕴涵着某种含义,一段往事;同学情,师生谊,父子团聚之乐,母女相逢之欢,均可记可叙;课堂上触发你感动的一句话语,操场上几个矫健的英姿,蓝天中几朵舒卷的白云,皆可圈可点。生活是积累,哪里有生活,哪里就贮存着丰富的材料宝藏,看你是否能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从书本着眼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很多文章中的事迹和语言,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比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学生可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残缺也有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美丽迷人。不要为自己的某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带给你与众不同的美丽,会带给你不同于常人的勇气、毅力和成功。那么,这个材料,这样的道理,就可以用于“缺陷”“身残志坚”等话题。如《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就警示着后人: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心血、汗水和艰苦的努力。这个名句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又如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
3.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着眼
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要选拔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它既是对智能的测试,又是对德能的测试。高考作文命题不会也不可能远离当时的时事背景,让学生钻进象牙塔中去写不食人间烟火的八股文。所以,高考作文命题总是与当时的时事、热门话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应充分注意,我们要跟上时代,跟上形势。比如要注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CCTV体坛人物”“CCTV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等,这些人物身上,往往都凝聚着某种足以感动人的精神,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我们要记忆下来,留待写作之用。
我的独立宣言
2007年高考河南一考生
皎皎月光,我掬一缕最亮的;点点星辉,我摘一颗最美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艳的。此时,我选择人生的支点——独立。
独立是一种光亮却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圆润但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向周围的人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不必向周围的人阿谀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种风格,一种自然。
宣言一:我要独立!
在1960年的奥运会赛场上,一个黑人女选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就是——威尔玛·鲁道夫。可有谁曾知道,这位夺取一百米短跑冠军的选手曾是无法正常行走的残疾人?可有谁曾知道,在站立、行走、跑步、飞奔中,她摔了多少个跟头?又谁曾知道,她挥洒了多少汗水与泪水?
支持她的就是“我要独立!”的坚定信念。她不相信命运,她要抗争。她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扔去双拐,一步步向前移动……她心中明白,此时脚下踩着的不是坚实的土地,而是恒久的希望。最终,她一跃站在领奖台上,伴着光荣与梦想
‘‘我要独立!”的信念应如巨大的磐石一般震彻我们的心灵。
宣言二:我能独立 !
“全国十大杰出大学生”名单揭晓了。其中有一位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的女大学生,她的事迹感人至深。这位女大学生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考验,父母亲离她而去,她靠捡废品维持生计,但她从未放弃读书的信念。多少个日日夜夜,她以泪洗面,但她握紧拳头,暗暗激励自己,“我能独立!’’这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