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230字。如东县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08.1
高 二 语 文 命题人:胡恩泉
【说明】本卷包括必考题、选考题,以及只供选修历史的学生做的加试题三部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卷上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甲、必考题(142分)
一、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分别完成文后的题目(20分)
(一)
……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地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的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台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
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
1、节选的文字是怎样描写赵太爷的?请简要说明。(4分)
答: ▲
2、作者对阿Q姓、名的考证,旨在说明什么?请加以简要分析。(6分)
答: ▲
(二)
我是常常去读山的……
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读着另外的一摊浓绿时,发现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的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去读也读不完,因为读了巉岩再要读山林,还有那些挺耸的峰峦呢?还有那些深幽的溪谷呢?
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
3、本文的题目是《读山》,从节选文字中可见作者“读”到了什么?(5分)
答: ▲
4、文章最后一段中“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的投向山林时”一句有何深刻含义?(5分)
答: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