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科学类作品与文学作品阅读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2/19 17:39: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310字。
科学类作品与文学作品
阅读指导
赤峰第六中学
[讲解部分]
“科学类”是近年高中语文教学中淡化文体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包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从而形成了一个笼统的概念。就高考的情况来看,考生的答题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可能是考生对这类文章不感兴趣,再加上试题迷惑性较大,命题者设置的障碍较多,又没有恰当的应对策略,在解题的时候思维放不开,局限于将题干与文句逐一对照,费时多失误也多。为此,考生必须探究命题者设置错误顶的方式,以便有效地提高辨识能力。
下面以2004年高考全国卷(甲卷《人体干细胞》、乙卷《白鹤梁》、丙卷《茶马古道》、丁卷《化学制剂》)为例谈谈命题者的设错方式。
1.  曲解文意
有时命题人抓住文中某一关键信息,故意曲解,以此考查考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如乙
卷第9题D项“‘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该项实际上是对原文第三段的结论句“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的曲解。原文说的是“仿造”,并没有说“复制”,“仿造”和“复制”的区别是明显的,命题者显然是曲解了“仿造”的意思。再如丙卷第9题C项“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原文与此相关的语句是“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这表明“茶叶是并不需要外界供给的很多东西中最主要的一种,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其他东西”,此选项显然是曲解了“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的意思。
2.偷换概念
有时命题人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以图瞒天过海。如丙卷第10题C项“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原文说的是“到了清华,‘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很显然,命题者用“茶马古道”替代了“茶马互市”,而他们并不是等值的概念。这里命题人暗中巧妙地偷换了概念,蒙住了不少考生。
3.强加因果
有时命题人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如丙卷第10题D项“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原文说的是“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由此可知,“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与“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并无因果关系,属命题者强加因果。
4.无中生有(推断题除外)
有时命题人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来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来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信息中找到相关依据,遇到这样的选项也不能作为正确答案。如甲卷第9题B项“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原文中并未说“ 成年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