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评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思路及内容与安徽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评价(非课改区)http://www.ht88.com/downinfo/99078.html相似,但试卷分析有其独特性。约18140字。
2007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宣城市分析与评价报告
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评价组
执笔人:黄维舟 朱少君 潘高峰
第一节 命题设计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7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学科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的精神,遵循“三个有利”原则,即: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高级中等学校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本次评价的标准依据《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国家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同时结合我市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具体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3.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4.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
总之,通过努力,探索语文中考命题与评价从“知识技能”立意转向“综合素养”立意的路子,给语文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良好的导向。
二、试卷设计
1.试卷基本情况
(1)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我省2007年非课改试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采用闭卷书目考察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分值与试题数量:全卷满分为150分,共19道题。
(3)考试内容与分值分布: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六大板块(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名句默写、语文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再加上卷面书写;考试内容涉及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大方面,同时对卷面书写提出要求。其中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分,约占全卷的23%(其中积累15分<含古诗词默写和字音、成语意思解释、句式转换>,名著阅读5分,语文综合运用15分);阅读55分,占全卷的37%(现代文阅读共40分,占全卷的27%;文言文15分,占全卷的10%);写作55分,,约占全卷的36.7%;卷面书写5分,约占全卷的3.3%。其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
(4)试卷构成与试卷长度:整套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阅读总量近4700字。
2.试卷具体内容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