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60字。小川的《品中国文人》一问世,可能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传记文本的诞生。随意挥洒的文字,却洋溢着超常之才思,显示着恢弘的气度。叙述,描写,议论,评说,似随心所欲,又恰到好处;熔多种笔法于一炉。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样一种核心竞争力:“提取生命之精华”(小川语)。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系列:欧阳修
欧阳修颇似白居易,性情、才华、仕途,可比之处甚多。他是易感的男人,能深入风景与情事,此二者,使他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却也因敏感而易受伤。他一生情事多,虽然有些情事称艳事更恰当。其中有两桩见不得人的私情,可能是别有用心者扣到他头上的脏帽子,朝野哗然,几至下狱。头一桩使他气愤了好几年,后一桩,则使他积郁成疾,提前走到了坟墓边。
欧阳修的小词非常出色,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政务繁忙的国家政要,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伤春情状格外感染人。为什么?盖因当时,为美政与写好诗尚能并行不悖;既能政绩斐然,又能诗意盎然。章台路为妓女聚集处。宋代官员,携妓成风。欧阳修显然是歌楼舞榭的积极分子,却有某种原因的。
另外,北宋文坛称领袖者,唯欧阳修而已。他推行由韩愈首倡的古文运动,朝着运思用事两个方向,带动一批文化精英,把语言从佶屈聱牙、浮华奢靡中解放出来,影响后世,居功甚伟。
他个人的修养非常全面,是《唐书》和《新五代史》的作者,是金石专家,是古琴演奏家,是高明的棋手,是“文人书法”的开创者,是心胸开阔的君子、礼贤下士的高官、发现良马的伯乐……更能醉心于日常生活,哪儿有快乐,他就往哪儿奔。文化的全能和生活的全能,二者兼具,令人几乎不可想象,遑论与之比肩。而欧阳修的学生苏东坡,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欧阳修长得难看。
这让人有些遗憾。他长得像嵇康、孔明或苏东坡该有多好:面如冠玉,龙章凤质,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逼人的英气。
欧阳修瘦小,苍白,眼睛高度近视,“面白过耳,唇不包齿”。由于敏感于自己的容貌而显出几分神经质。我估计,这种敏感,直到暮年还残留在他身上。如果他平庸,他就多半是难打折扣的丑鬼。如果他邪恶,则一定是妖魔。
可是欧阳修如此优秀,丑不丑就无所谓了。
今人有个词:丑乖。
长达半个世纪的人世修炼,使这张面孔朝着有趣、庄严、和蔼发展。一个国家级的领导人,面部肌肉却异常活跃,换句话叫表情丰富。毋宁说,这张著名的丑脸是朝着英俊的方向,虽然进展缓慢。
郁达夫曾赞美鲁迅是中国第一美男子,附和的人至今不绝。我记得有一年纪念先生剑簧倌昵岬呐酝褚磺换鹑壬钋椤⒑薏坏眉薷壬K嵌孟壬哪谛模蚨舷壬娜菝病U馐歉鎏宥愿鎏宓那隳健⒗裨蓿肴松饺撕9獍袈椅璧摹白沸亲濉庇刑烊乐稹?
欧阳修的面孔,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欧阳修从他的客观意义上的丑脸出发,一辈子生活在漂亮女人们中间,这里边定有奥妙。什么样的奥妙呢?
本文也拟把这个严肃(!)的问题纳入视野。
今年是欧阳修诞辰一千年。
欧阳修字永叔,生在四川绵阳,当时称绵州,和李白是同乡。尚在吃奶的婴儿期,随宦游的父亲欧阳观迁江南泰州。四岁,父死,享年五十九岁。母亲郑氏,时年二十九,拉扯一儿一女,不改嫁。宋朝的寡妇改嫁不难,比如范仲淹的母亲。郑氏出自名门,识文断字,养育并教育儿子,如同苏轼的母亲程氏,程氏通晓《汉书》。
欧阳修的三叔欧阳哗在随州做推官,郑氏携儿女投奔他;生活了二十年。当时欧阳哗四十五岁,容貌、性格都像他大哥欧阳观。推官掌司法,月俸一万五,而当时一斗麦子仅卖十钱。家境宽裕,两个家犹如一个家。欧阳修想知道死去的父亲长什么样,郑氏笑道:“尔欲识尔父否?视尔叔父其状貌起居言笑,皆尔父也。”欧阳修的青少年,认叔父如生父。而母亲与叔父彬彬有礼的亲密状态,也在他的记忆中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