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30个字。
17 安塞腰鼓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以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五篇文章以不同的角度,让人感悟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理解。《安塞腰鼓》以充满激情的笔墨向人们描写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浓厚生命意韵的安塞腰鼓队的演奏唱面,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安塞腰鼓,既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又是人类生命力量的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还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 能力目标: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3. 情感目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语言中所蕴涵的激情和深意。
学习本文用简洁有力的词语、铿锵激越的句式表达的恢宏气势。
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教具准备: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理念与思路: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成都的现代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约3分钟)
1、放录像。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
2、介绍安塞腰鼓
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