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注重积累 个性写作
——初中作文教学新探
长汀县新桥二中 丘振星
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时常困扰着我们。怕写作文,没有东西写,写没有东西,作文题材窄,政治口号多,缺乏生活气息;教师怕教作文,长期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让学生反复写,作文指导无的放矢,学生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
其实,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如何才能对学生有效引导,“不吐不快”呢?
一、丰富蓄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来,这东西是什么?是生活认识上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观察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养成记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活水”了。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要注意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也可指导学生订阅的相应的报刊;“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并组织学生互相观摩交流。
另外,在积累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记叙文的积累中要注重“情感材料”的积累。记叙文的往往以情感人,倾写内心的真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