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80个字。
2008中考必备初中文言课文古今异义词集录
成都市双楠实验学校李朝国
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古代汉语中一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是有所不同的,这种古今不同的现象即称为古今异义。具体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词义扩大。有些词的意义,以前包含的范围较小,后来范围扩大了。比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指长江黄河,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
②词义缩小。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例如“国”在古代指“国家或京城”,今义只指“国家”。
③词义转移。古代一些词的词义,已经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了,这就是词义的转移。例如:“牺牲”原是指祭祀用来做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即是此意;现在的“牺牲”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词义发生了转移。又如“走”,古义是“跑”、“逃跑”、现在是“步行”的意思。
④感情色彩的变化。指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不同的改变,比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不当面批评,属中性词,今义是指“诽谤”“中伤”的意思,就是贬义词。
为便于同学们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集录如下:
1、 余忆童稚时余:古义,我;今义,多余,剩余。(《童趣》)
2、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或表许可。(《论语》十则)
3、 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义,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不过如此。(《山市》)
4、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泛指家年轻的一代;今义,专指子女。(《咏雪》)
5、 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陈太丘与友期》)
6、 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陈太丘与友期》)
7、 暮而果大亡其财亡:古义,丢失。今义:死亡,灭亡。(《智子疑邻》)
8、 死者十九十九: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今义,表示数量“十九”。(《塞翁失马》)
9、 居一年,胡人大八塞居:古义,停留,经过;今义:居住。(《塞翁失马》)
10、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的条理。(《伤仲永》)
11、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一点点。(《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