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解读诗句之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5 8:48: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30字。解诗句之义
  江西省铜鼓中学  黄富忠  hfz2866  邮编336200
  诗义的理解,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和把握诗义,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犹如剥笋般,在递进中直达诗歌的真义。
  具体来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
  (一)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整体把握的基础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题则是诗歌的眼睛。从这“眼睛”中,我们或可以、摸索到诗歌的大概目的,或可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觉,或可抓住描写的事物,或可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诗等,而这些内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以细致分析诗歌垫定了基础。
  1、从题目可以推导出诗歌大概的目的。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是写给张丞相的,写给张丞相干什么呢?原来是求得功名。
  书生“上”书丞相,目的可能是求得重用、提出治国之策略、表达不想出山的想法等,这些猜想内容,都是由“上”而得,然而继续诗,与“欲济无舟楫”联系,就知道“上张丞相”的目的了――想求得重用,希望丞相引荐。
  2、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3、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题中的“喜”字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感情。
  诗歌正文没有“喜”字,但是却处处见“喜”: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3、从题目知描写对象
  例4、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听笙的感受的。这样对“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内容意思就能有准确的理解:
  以花为意象描写听音乐的感觉。笙的声音如千树天上的桃花,是何等繁缛绚丽。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
  4、诗题中常见字词的理解
  诗题中的一些字,也有引导我们理解诗意的作用。
  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有这两个字的诗多是借景抒情。这样有利于学生判断写作手法。
  例如,韩翃的《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通过寒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受宠权贵的讽刺之情。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带有“咏”字的诗,从内容上分为“咏物”“咏史”“咏怀”等类别。
  例如,李贺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这类诗多是酬和之作。
  例如,苏轼的《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