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搭建桥梁 引导学生体验
江阴市徐霞客中学 包蓉蓉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体验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样态,让学生在亲历和体验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体验的桥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真正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关键词】搭建 引导 体验
什么是体验?体验就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案例分析中,通过学习者亲身参与互动,及时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搭建体验的桥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真正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一、提供资料,获得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其心理基础往往与有些课文的情境存在着一定的甚至很大的距离,再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学生不能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因此,如果直接进入课文学习,就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就必须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通道,帮助学生顺利地走近文本,走进文本。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但一篇短短的《我的信念》是绝对不足以体现居里夫人伟大的一生的,它只是居里夫人一生的浓缩,再加上学生对居里夫人的印象仅知道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缺少对居里夫人鲜活立体的了解,因而要读好《我的信念》,与居里夫人进行深入的“心灵对话”肯定是不行的。因此,作为教者,应该提供资料去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主人公,只有这样,在学生的心中,才有一位立体的居里夫人。在教学前,我先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包括居里夫人的生平经历,有关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居里夫人的杰出贡献等。当然,这项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查阅或收集。在第一节教学时,我根据学生资料收集情况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受到感染,受到教育。然后,我又下发了“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居里夫人之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节选)和“现代作家”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三篇文章以及居里夫妇写的五句名言,让学生透过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去熟知和感受居里夫人。通过师生提供的资料,居里夫人的高大形象已经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了。同学们都从心里热爱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大家觉得她作为一位伟人,的确有着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这就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我的信念》第一节教学,我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提供资料,先引导学生走近科学家,感受她的生活、经历、事业、贡献……采用这样的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充实了教材上单薄的文字,又使学生了解了居里夫人的精神世界,使居里夫人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渐渐鲜活和完整起来,激发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热爱之情。这样为学生具备了读懂她思想的可能,为学生具备了与居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