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170字。
于漪教案选
写在前面
上海教育出版社要把我的教案汇集成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资料,当时我感到很为难,因为多年积累的语文教案,已经在十年动乱中洗劫一空了。对于已失去的东西,我常常怀着惋惜之情。这些教案虽十分幼稚、粗糙,但记载着自己教学实践的步履,倾注了要教好学生的良好愿望和点点心血。人们往往用“粒粒皆辛苦”来描写农民耐大劳流大汗而收得的劳动果实,其实,教师的一字一纸又何尝不是血汗浇灌的呢?近几年,每当我在报纸上读到一些退休老教师用颤抖的手把自己的教案交付青年教师的事迹,总是激动不已。十年浩劫过去,心情无比振奋,在教学中我又拿起笔重新写起教案来,细水长流,积少渐多,这里跟大家见面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人问起,有点经验的语文教师还要不要写教案?我想还是要写的。建设要蓝图,演奏要乐谱,教课怎能没有个教学设计呢?一个教师,即使经验很丰富,总得熟悉教材,在准确、深刻方面不断下功夫;总要研究教法,在扎实、灵活方面仔细去探求。教案就是熟悉教材、探求教法的简要记录,写一遍,印象加深,思想更有条理,这样,走进教室胸有成竹,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反之,课前不作充分准备,课内随心所欲,胡乱发挥,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重视教案,不等于死守教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堂上的变化对教案作必要的修改。教案是教师课前认真绘制的课堂教学“蓝图”,必须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充实。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就这一点来说,教案又是远远不能反映的。
一篇课文的教案总是综合的、立体的,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它往往要涉及好些方面的问题。这本教案选按五个方面分编,仅仅是为了探讨的方便,本不能截然分开。必须指出的是,自己的水平不高,又经常羁于冗务,这些教案多半是夜灯陪伴下的“急就章”,繁简不同,粗细不一,都是些“毛坯”。俗话说:“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一叶障目,有不自见之患,把它们提供出来,只是想求教于广大同行,取得批评、指正。
在这本书的编选过程中,冯起德、陈刚二位同志为每个部分写了说明,校阅了每篇教案,在此,谨致以深切的谢意。
•于漪•
一熏陶感染教文育人
七根火柴
教学目的:
一、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继承先烈遗志,投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二、理解本文结构情节的特点,学习截取人物性格历史的一段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加强朗读,发挥文章巨大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截取人物性格历史的一段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结构情节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教时。(连上)
第一教时
一、提出问题,造成悬念。
今天学习王愿坚同志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火柴,我们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的。可是,你们可曾想过: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这小小的火柴,发出多少热,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