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浅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Fzh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地,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新课程改革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在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时,我们要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且具有合作的意识;强调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中心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教师要实现教育目的,适应素质教育﹑新课改教学活动的需要,就必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素质教育﹑新课改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由“主演”变为“导演”。
实现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合作交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息,在合作交往中获取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二﹑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角设必须由传统的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研究与指导,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发;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一是积极旁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