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语文素质教育的“四性”
作者:程玉清 时间:2007/12/13 18:45:1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36
一、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民主的气氛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充当什么角色都是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不断地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人格、知识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遵循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开发出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依赖、尊重来提高学生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切不可一语绝顶,一锤定音。
三、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艺术性,那么其教育教学是劣质的,是干瘪的。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提高教书育人的艺术。如何使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艺术更高呢?就拿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会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选择因人而导,灵活多样的启发教学,而且还要会质疑、释疑。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启发、目的启发等方式达到质疑、解疑的目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智力思维的敏捷性,又促进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所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