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80字。
教学课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Gaosan9
教学目标 1.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
2.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病句题型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病句类型及病句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 共7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第一课时
【考点阐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级。
【命题特点】
一般来讲,本考点的考查范围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两大项。
高考试卷中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考查:一是辨析病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第I卷中,这种形式占多数;二是修改病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在第II卷中。
主要考查以下六种病句类型: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高考题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08江苏卷)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答案】D
【教师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D 项是正确的句子。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 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 )(07江苏卷)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答案:D 教师解析:A项赘余,“提高”和“升华”重复;B项搭配不当,”意识”应为”增强”;C项属于句子句式杂糅,在“进一步”前加“对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06 江苏)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答案:C A缺少主语,“电线电缆厂”B“暗箱操作”即为“不合法、不透明”,表意重复。D搭配不当,“掩护”与“安全”不能搭配“奋不顾身”与“用身体”语意重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05江苏卷)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