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54张,两个课时,配有教案、诵读、音乐。第一课时侧重感知,以大量的图片,结合诵读完成,给学生一个美丽的、神话般的艺术境界;第二课时思路清晰,富有条理,操作性很强,充分挖掘课文鉴赏点,让学生从技法、思想等方面均能获得启迪和感受。
瓦尔登湖教案
河南郸城一高语文工作室 杨立见
ygyanghlijian@126.com
13939471389
第一课时
一、 情趣导入:
在“绿色奥运”、“环保奥运”的旗帜下,北京的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人们的心情舒畅了。是啊,每日见红尘滚滚,耳闻杂音纷纷,谁不渴望有一个清幽的处所,休整自己的思绪,润泽自己日渐疲惫干枯的心!那么让我们跟随28岁的梭罗,到19世纪中期,到美国一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去感受那里的风光,把自己的心情和梭罗一起放飞吧!
二、 走近作者
“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在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梭罗这样写道。
果然,深受导师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影响的梭罗,在做了几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28岁的梭罗独立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建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这木屋里,这湖畔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深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了两年多一点时间。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并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考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澈透明的湖水、茂密苍翠的山林,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读着这本书,顿时感到全身心地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1862年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终年仅44岁。他在著作在而今环境污染严重和社会矛盾加剧的今天,正成为医治现代病的妙药良方,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在世界的影响也愈发深远起来。
1989年3月26日黄昏,想梭罗一样追求明朗与纯净,不免孤独与寂寞的乡村诗人海子,这只年轻勇敢的大鹏,飞向天堂,魂归大地,自杀时他身边带的四本书之一就有梭罗的《瓦尔登湖》。
我并没有在梦乡 让一行诗显得荣耀,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梭罗
三、相关链接:
1.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四、文本背景
“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选自梭罗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
1845年,28岁的梭罗带着一把斧子走进森林,选择了逐己于江湖的存在方式: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在清冷的月光下,一个人独居于木屋中,过着从容不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