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氓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 氓1》课件.ppt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 采薇》课件.ppt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 氓》课件.ppt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课件.pptx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学生用).doc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 氓》教案.doc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 氓》默写.doc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导学案(无答案).doc
教学目标 评论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积累字词。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2学情分析 评论
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自主学习、讨论法等。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高一阶段已学习过一定量的古诗文,常见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常见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不陌生,加之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具有注释详尽的特点,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下注解疏通诗义。可通过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3重点难点 评论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导入 评论
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爱情诗曾寄托了多少爱恨情仇!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首三千年前的先民的歌声,《诗经》中的《氓》,走聆听一位女子的爱情故事!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积累字词。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案】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因其书为毛公传,又称《毛诗》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2.《氓》中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老的两句是“ , ”。
3.《氓》以桑树起兴,从主人公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其中用来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 , ”。
4.《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 ”。
5.《氓》中女主人公通过私定婚期安抚男子怒气的两句是“ , ”。
6.封建社会中很多女子任劳任怨,却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哭诉“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氓》中女主人公同样用“ , ”来表达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
7.《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 , ”。
8.《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强”,文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