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个字。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内容摘要:美育,也叫美感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学如能创造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情境,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能更有效地训练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提高语文能力。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美育却普遍被忽视了,没能给予它应有的重视。笔者在次试图阐明,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着手教材、品析词句、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手段把美育渗透其中,使审美教育得以施行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意趣美育渗透
美育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块被人忽视的处女地。但是,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影响个人的人文素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现阶段中学界开展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面向21世纪的时代需要,它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总观中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能对学生直接进行美育的文学作品占了文选总数的30%,还有20%的文言文中也有不少篇目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这些审美因子的存在,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一旦被发掘,便能使作品熠熠生辉,使读者赏心悦目。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切莫忽略了信手可得的审美素材而放弃了生动有趣的美育.语文阅读教学中施美的方法很多,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几点看法:
一 凭借教材,挖掘美
“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是以课文作为凭借。”《大纲》一语道破了挖掘美的立足点。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教材,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有许多表现自然美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勃的美.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的淋漓尽致,从山上到山坡再到山腰,把小雪压树尖的神韵,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由静到动,由实到虚,写出济南的冬天的山就像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生动的表现出雪后的小山的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