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课外阅读训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四则神话,约2360字。
古文课外阅读系列(神话四则)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语]神话与宗教都产生于原始时代,同样是对世界幼稚而天真的认识和充满了对自然力的信仰,但二者却有很大的差别。神话表现了对自然的斗争和探索精神,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宗教却表现了对自然力的屈从与驯服,是消极的;在阶级社会中,宗教被统治者利用,成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神话中的英雄则继续鼓舞人民向恶势力英勇斗争。
著名的远古神话简介
1.开天辟地与人类起源的神话:《女娲补天》与造人的神话,表现人类重整乾坤的伟大的英雄气概以及对人类起源的勇敢探索。
2.反映原始人与自然界的斗争:《后羿射日》赞美了弓箭的发明,歌颂了为民除害的英雄。《鲧禹治水》反映了原始人战胜洪水灾害,赞颂了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这类故事还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表现出原始人决心征服自然的雄伟气魄。
3.反映原始部落间的斗争:这类神话以《黄帝战蚩尤》最著名。
(一)
[甲]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绎史•风俗通》
[乙]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山海经》
[丙]古往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擢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女祸补天》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天不兼覆( )火爁焱( )颛民( ) 鸷鸟( )
擢老弱 ( )女娲( )鳌足( )淫水涸( )
2.翻译句子:
①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②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③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3.比较以上三种古书上有关“女娲”的记载,说说“女娲”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甲]
[乙]
[丙]
2.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女娲造人”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人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手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3.本文把女娲造人的动机想像为女娲感到世界太孤独了。请发挥你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说明女娲造人的动机。
(二)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注解: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夸父( )
2.给加点的字解释:夸父 逐走
3.比较两个“饮”词义和用法的不同: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饮① 饮②
4. 翻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5. 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
6.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7.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三)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