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910字。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模块: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
专题二: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把脉高考】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区别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还要注意正确书写数字。
汉字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音同音近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2008年的考试大纲在“写作”的考查要求中,增加了星号注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在第6页最底下一行,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体写着“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高考大纲首次提出要对错别字扣分,引导考生规范书写。
专家解释说,该要求打了条横线放在最下面,有3种可能。一种是自主命题的省市自行选择是否在全卷扣分,一种是没有硬性规定,可以不用扣分,还有一种是只在作文中扣分。过去高考的考纲对错别字扣分没有明文规定,却有关于错别字的试题。但是,在作文评分细则中有不成文的规定,每错3字扣一分。
此项附加规定的出现,是针对现在网络文化和基础教师的现状的。现在小学更关注动口动手,开始弱化认字,忽视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中学阶段过分依赖电脑,错别字、病句、标点不规范的比较多,这些对使用汉字有很大影响。据以往高考来看,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因错别字失分较严重,10名考生中因错别字失分的至少有2名,“少的只扣一分,一般集中在2~3分,多则上十分”。
“加大对错别字的扣分力度,实际是加大了对考纲中要求的字音字形的考查力度。按今年的规定,如果错别字扣分上不封顶的话,不少考生为此扣的分可能增加到7~8分。”试卷基础知识部分考错别字,考的是大众易错的字,但对错别字扣分考的则是学生自己易错的字,所以考生在这两部分都要做好准备,“不过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因为是从文章中找点答题,所以写错别字的可能性比较小,考生也不必太过恐慌。”
我们建议广大考生,除了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外,还可将自己平时经常错的字专门搜集起来,训练自己写对写规范;老师从现在开始批改作业和试卷也要更仔细,将学生的错字指出来,以帮助改正
【备考策略】
1. 常见失误
(1) 同音或音近致误:
汉字是表意字,因而同一个发音可以写成许多不同的汉字,书写时容易张冠李戴。如:牢骚、川流不息、仗义执言、甜言蜜语、秘而不宣、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