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200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第一轮复习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2 13:22:54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5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北京市延庆县2009现代文阅读第一轮复习资料(共九讲),约166250字。
  现代文阅读第一轮复习资料
  《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要求是: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理解 •B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分析综合 •C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5.文本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鉴赏评价•E
  8.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下面 共分九讲内容来突破相关知识点
  第一讲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知能点分类梳理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在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也就成了重点。
  所谓 “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也是考试内容)
  1.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
  如2004年湖南卷《书》的第3题: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肤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鞋在你的脚下。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
  解析: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
  如2003年上海卷第3题:
  目光有光压。早在1901年尼柯尔斯就已用实验证明了光有压力。同样,目光也有压力。一个人若总是处在众目睽睽的目光压力之下生活则必定很不自在。倘若再是个名人,又无法避开四面八方强大的目光压力,他就很难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境去思考,去创造,去过那种不必设防、自由自在的舒心日子。当然,若是完全没有目光投向你,或是目光一瞥到你就立即躲开也不是好事。
  根据文意,概述第④段“目光有光压”的内容要点。
  解析:这句话是文段的总写句,概括了下文,同时照应文章各段的分列。从该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段材料的内容要点是要有一定的压力,但压力不能过大。
  3.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
  如 2001年上海卷第6题:
  但是,科学上的这种创造性又不同于那种李逵式的匹夫之勇。《水浒传》描写的李逵,不分青红皂白,不计效果、后果,只是抡起板斧迎头斫上去。这是科学上的“莽人”,决不是这里讲的“进攻性”。在科学工作中,胆和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智和勇是不可缺少的。要做出第一流的成绩,必须有第一流的真知灼识,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流聪明才勇。这就是说,在科学工作里,除了要敢于创造以外,还要善于创造。科学工作就如行军打仗,不仅要敢拼敢打,还要能战善战,这就要讲究调查研究,讲究战略、战术。
  第二自然段所说的李逵式的“莽人”是指                        的科学工作者。
  解析:李逵的表现带来的结果是很容易猜出的,再分析文段,可以看出“莽人”指的是有勇无谋的科学工作者。
  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
  如2000年全国春季卷《兽•人•鬼》第1题:
  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 
  第一自然段中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感情,从背景材料看是指反动派对学生的镇压,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愤怒之情。
  5.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
  如2003年春季卷《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第3题: 
  反过来,我倒想问你了:天蓝点儿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蓝,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难道你还担心它这样蓝下去不是件好事?难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个蓝色星球?我不否认天空的不同色彩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特别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分潮湿,潮湿把小伙们潮得一个个细皮嫩肉,看上去很“白”。严格地说,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审美视野、感觉习惯、心理情绪、思想态度,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制约着人的生活状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