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现代文阅读成绩
作者:江西省南康中学 张文芳 时间:2008/10/18 11:02: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064
结合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实际,我们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归纳能力不强。归纳能力是一种概括能力,它要求读者通过阅读,运用阅读策略,把分散的、零碎的信息概括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学生能读懂全文,但无法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揣摩作者意图和理清行文线索,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2.推理能力薄弱 。推理能力是一种演绎能力。推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结果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只能拘泥于文章的表层特征,不能根据阅读材料中所提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推理,挖掘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
3.感受能力差。阅读,说到底是读者和作品乃至作者之间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体现在读者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甚至感受到作者的心声。这种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它在阅读理解中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为帮助学生改善为这一现状,我们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运用元认知策略,使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七十年代提出的,其内涵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要素,其本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本领。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元认知知识可分为三部分:①关于个体的知识,如自己了解自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爱好、学习的优势或缺陷,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能力,以及个人与他人认知特点的差异,如自己的观察力比别人强,而注意控制程度又较某人差等。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知识。例如,学生能面对学习任务和材料区分出重难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某类认知活动存在哪些策略,各种策略使用的条件与范围,能够根据不同任务,不同情境选用有效策略。例如,学生懂得略读、精读、泛读的异同,并能够明了在怎样的情形下使用。学生知道自己对于具体的学习对象应当采用的方法,是记忆,是想象,还是整理归类;是读,还是写,怎样读,怎样写。
2、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领悟、会意,或感到迷惑、不解,以及学习时的愉快、兴奋、满意、烦恼等等体会和情绪,都属于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也可能由于失败或困惑的体验而修改或放弃原有的阅读目标。
3、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元认知监控是在元认知体验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只有在认知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情境的变化,敏感地理解或体会到导致变化的原因,才可能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任务,增强原文意识、整体意识,同时,能培养学生阅读时自我效能感的把握,从而提高阅读效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总结出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四环节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
一、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元认知策略
学好语文学科需要博闻强记,教学时根据记忆的内容,适时地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阅读理解需要概括、提炼要义,在阅读训练中适时介绍概括、归纳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是很有用的。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及学习表现中的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设计元认知技能教学环节,例如,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般认知教学行为:课文的作者是谁?文体是什么?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想象并摹仿老师读书时的样子……。
元认知教学行为:从文章的题目你是否感到和发现了什么?影响你读书速度快慢的主要原因是注意力,是兴趣,还是文章难度?你没读懂的是哪一段、哪一句,没读懂的原因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手法?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能自行解答的疑问?和同桌互相讲述对课后思考和练习一的理解,看看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想想原因是什么?
在教学中根据随堂变化着的情境,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元认知教学,引导学生接近元认知、了解元认知、强化元认知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材料、任务示范、归纳推广学法等,都是有效的元认知教学手段。
二、 重构教学呈现方式,借助出声思维,唤醒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考点的分析、题型的归纳、解法的总结。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以题型(词语指代含义类、语言准确性类、分析说明方法表达作用类、筛选概括类、下定义类、判断类等)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而非以文章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题型化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清醒地了解高考现代文语段阅读的主要题型及其解答技巧,从而把握现代文特点并解答现代文问题的意识性,以及在思考和解答过程中的自我调控意识。
教师可以借助出声思维法,为学生提供不同题型的不同解题“模型”,让学生意识到在解答不同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注意什么。下面我们以一则科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片段:流星雨有着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1908年在西伯利亚坠毁的流星直径也就是60米,但它撞击的能量却相当广岛原子弹的2000倍。克拉博认为,流星撞击还对一个地区的气温造成影响,撞击中心地区的温度急剧下降。有些人认为,恐龙就是因此而灭绝的。
问:这段文字中加横线的“此”字具体指的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描述了思维过程:
1、整体把握:哪句是中心句?与分句关系如何?(恐龙因此灭绝)
2、中心句、所举例子的关键词有哪些?(巨大能量、破坏力、流星撞击)。
3、整合优化形成答案:此是指有着巨大能量和破坏力的流星雨撞击。
在平日的题型化出声思维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强调解题思维过程的示范剖析,能推进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思维方式,逐渐地增强学习和解答不同题型时的解题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模仿思维中学会如何明确阅读任务,驾驭自我的阅读效能的方法,避免进入“自以为然”的答题误区,这就培养了学生在阅读解题时自我调控意识的能力。
三、重构练习模式,借助回答问题清单,加强自我监控
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题目是无限的、做不完的,但是题型是有限的、可以把握的。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摒弃以往的题海战术,而应以考点为依托,将题目优化,练习题型化,让学生在题型中落实考点、掌握解答技巧,探寻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方式,把握住语文阅读之规律。
题型化练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问题清单共存的。问题清单训练是学科元认知能力培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训练中,可由教师根据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型,提供一系列可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的问题,并列成清单,学生在解题全程中对照问题清单中不同题型的问题来监控自己的解题过程及结果。
在日常的训练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清单上的问题,从而督促学生自己对语段脉络梳理、题目理解的情况进行监控,对自己的解题思路、结果的进行调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原文意识、整体意识;提升了学生审题能力、概括能力、提炼能力和表述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明白了阅读的要领是在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从而促进良好语感的形成,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四、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填写错题分析表,促进自我反思
适时地对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及时帮助学生了解学情。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检测情况认真地填表,最后让学生根据错题分析表进行错题积累,对弱势知识点强化巩固,写出考试经验、状态等总结稿。
此种内省方式是元认知的一项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在反思体验中不断培养自己阅读的任务意识、专注意识、文本意识等等,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能力得到升华。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充分尝到了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甜头。正是由于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语文成绩,而且也带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义不容辞,意义重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