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赤子之心”构思导引
- 资源简介:
- 约3550字。材料作文“赤子之心”构思导引
李玉山
[作文题目]
《孟子•离娄下》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句中的“大人”指有德行的君子,“赤子”指初生的婴儿,“赤子之心”即纯真质朴的童心。
根据上面的文字,围绕“赤子之心”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
孟子主张“性善”,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在孟子看来,“赤子之心”的原初意义就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纯真、质朴、善良的本性。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以“性善论”为基础推衍出来的。只有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不让“本心”失去,才能成为“大人”;而一旦被物欲所蔽而“失其本心”,就会成为“小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下面的写作思路:
1.具体阐释。首先应明确一点,“赤子之心”有两种解释:一是提示语中给出的原初意义,一是引申比喻义。在一些同学的印象中,“赤子之心”与“爱国之心”“报国之心”是同义语,所以有些同学便在作文中大谈特谈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等。这是审题意识不强的表现。提示语已经对“赤子之心”做了明确的解释,且试题明确指出要“根据上面的文字”作文,这些“明示性”的要求是必须“认真落实”的。另外,还要认真解读写作试题的“隐含性”要求,如题目的具体含义、写作的现实指向、文体的选择等等。
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他们可能不了解孟子的相关言论,但完全可以有自己对“赤子之心”的理解,对“赤子之心”的内涵与外延有自己的界定。提示语中把“赤子”解释为初生的婴儿,我们不妨将其范围扩大些,将“赤子”理解为小孩子也未尝不可;而且,提示语中的“纯真质朴”也只是很概括性的表述,可以想一想,都有哪些品质和特点可以列入“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