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居高声自远”导练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15 7:19: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463
唐诗人虞世南有诗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能给我们很多启迪。请根据自己的思考,以“居高声自远”为题写一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明确“居高声自远”的含义,不可断章取义。要结合原材料中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句。
虞世南的《蝉》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这两句正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字面意思是: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是人却独具匠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深层含义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也表达出对内在品格或自身实力的一种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因此,“居高”非简单的站在高处,而是或一种人生的高度(一种精神品格、一种境界),或一种实力、真才实学。“自”,自然而然,一种必然性。“声自远”,声名远扬,名声远播。名声响,有影响力,可以跨越时空,流芳百世。
“居高”是“声远”的必备前提,“声远”是“居高”必然的结果。“居高”与“声远”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是一种规律,不可漠视。
【思路点拨】
1、“居高声自远”有一定的思辨性,蕴含一定的哲理。可以从高品质、高境界,高尚的人格,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也可以从有真才实学事业有成的角度立意。既可从正面立意,也可从反面立意,又可以正反结合,抓住人物事例分析论证,写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议论文。
2、结合自己所熟悉的历史人物、伟人,抓住他或她的精神品格的某一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写一篇文笔优雅的记叙文,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
3、编寓言故事或改写课本剧来体现哲理。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的鲲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蜩与学鸠就有故事可写。
【佳作赏析】
居高声自远
当你在精神上站到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你便会笑揽风云,睥睨世间万物。
——题记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了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唯有精神之大者,才能人历史的长风拂过,让声名远扬,站成一座独特的丰碑。
心如不系之舟的庄子,就在精神的至高处俯视芸芸众生。他用心灵润物无声他用文字启蒙一个混沌的时代。他站在风雨如晦的社会,为万千黎民牵肠挂肚。他是精神的逍遥者,或化作蝴蝶去追寻远在天边的梦,化为明月无言的恩泽大地。他是精神的伟人,所以他的声音,穿云裂石,在千百年的岁月沧桑中荡气回肠,让后人永远铭记他高大的背影。
居高者,声自远。远至万千年后仍不绝如缕。这是精神固有的伟大与神奇,是一种足以震撼所有心灵的力量。
翻开历史的卷册,来自遥远的声音振聋发聩。“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汨罗江的壮语经久不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豪言历久弥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爱国的热情在今天仍能引起共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的凛然依然穿云裂石,催人奋进!
他们是居精神之巅的伟人,他们的呼唤从古到今依然清晰可辨。
一位长者,作为精神的集大成者,感动了中国。他让我们心怀敬畏,从仰望的姿态去感受他的春风化雨。季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伟大的传承者,在这个缺乏信仰的当代社会,他给人以精神的依偎与归宿。他那静默的心灵滋养教育着几代人的灵魂。谁言高处不胜寒,季老就以精神的力量在高处传播民族的最强音。
无论历史如何历尽沧桑,“居高声自远”早已成为不变的真理。那些伟岸的身躯将永远在历史的河畔,传来遥远的音响,在今天,在后世人们的心中,激起涛浪!
【点评】这是一篇文采飞扬、运笔大气的议论文。作者在深刻领悟材料的基础上,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处处不忘扣题,紧紧围绕“居高声自远”,脉络分明,思路开阔。同时本文的语言运用更显作者语言功底,整散句、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恰到好处。它不是以华丽的词藻来取悦读者而是以恰当的形式来包蕴丰富的内容,形式与内容得到较好的统一。
居高声自远
深味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蕴,我的思绪开始纷飞。
不倒翁为什么总不会倒下?因为它“肚里有货”。大山为什么总是那么巍峨?因为它有丰富的土石。大海为什么那么浩瀚广阔?因为它有太多的点滴。深夜的天空为什么会这样璀璨?因为空中有无数的群星荟萃。
有了实力,就有了高度,无须风吹,声名自然远扬。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李白被万世景仰;有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度,孟浩然顶天立地地站在世间;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嗟叹,杜甫感叹自己壮志未酬让世人为之扼腕;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在世人心中有了更重的分量;还有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多少豪言壮语,又有多少柔情细语,又有多少感慨惊叹,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因为有了饱含韵味的诗词歌赋,这些时代的伟人们无需别人的追捧,自然也会声名远扬。这难道不是“居高声自远”最好的明证吗?
同样的风花各异,异香怡人无须多情的陪衬。《红楼梦》有着丰富的内涵,才会让后人百读不厌;《西游记》里的邪不压正,才使得我们百看不倦……无须炒作,名著始终是名著,百传不变,百读不厌。油墨的馨香只会因它们丰厚的内涵而越放越浓,所以名著也是“居高声自远”。
科学家亦如此,有了杂交水稻,袁隆平才会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有了镭,居里夫人才成为“镭的母亲”;有了“相对论”,爱因斯坦才永远站在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的位置之上……他们的灵魂深处居住着高贵,他们的人生中充盈着对人类的贡献。他们泽被后世,令人敬仰。
是的,有了充实、内涵、意蕴,还怕历史会将你淡忘呢?所以你要记住:只要你足够充实,无须别人的炒作,自然也会“居高声自远”。
居高者,有内涵者也!
居高者,声名自远播!
【点评】本文很好的把握了话题,又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入题由浅及深,议论有理有据,颇有说服力。开篇即点题,一组排比、设问先声夺人;举例恰当、开合有度,较好地诠释中心论点;结尾回扣点题,收束简洁有力。再就是行文相当潇洒,时有气韵流动、耐人咀嚼的佳句涌现。本文不失为写考场规矩文的典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