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440字。
近四年高考衔接排序题应试技巧精导
前言:本文注重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而不注重针对选择题的排除法等技巧。
一、 关于语言连贯的知识
(一)话题要保持统一。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在叙述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以“起跑线”为对象,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因此,在连续表达时,主语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例如:小张气愤地走出办公室,局长批评了他,他心里不服气。(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第二个“他”应删去,这样既连贯又简明。)
(二)叙述的角度要一致。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贯。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不断。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语言可以对客观存在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这是语言连贯的重要要求,可以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正确使用关联词。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2、巧妙使用意思有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思有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3、适当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
(五)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节奏和音韵安排合理,可以使读者在“优美的旋律”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它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很多方面。如:词语的结构和排列、句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句式的选择以及停顿的安排等。
二、最近四年高考题解析
【2008年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
【解题步骤】第一步,前语境指明此语段的话题是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各横线处的语句围绕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表达。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基本明确了。
第二步,备选句子的语意分析。①②句表示中国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之后的结果。①句侧重从产量上表示“历史性转变”。②句侧重从中国的粮食与世界的人口的分明来表达。这两句都是总括。到底①在前呢,还是②在前呢?见下